港人愛吃魚生,但魚生內可能充滿不同的寄生蟲。消委會2019年4月從餐廳、超市及外賣店抽查50個刺身樣本,發現吞拿魚刺身、三文魚刺身中含線蟲或蟲卵,一度引起關注。

 

其實寄生於人體的寄生蟲種類好多,然而這些寄生蟲對於人體的損害卻超過了益處,要預防寄生蟲病,就要先認識寄生蟲。

 

寄生蟲是什麼?

寄生蟲是居於宿主身上或體內的生物,牠們在謀求本身利益的同時,可能損害宿主利益。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,常見的包括蛔蟲、蟯蟲、鈎蟲、縧蟲和肝吸蟲等腸道寄生蟲。

 

蛔蟲

呈長圓條狀,長度可達 20 厘米。蟲身淺褐色或粉紅色,兩端尖幼,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,蟲卵經糞便排出體外。會透過食用受蛔蟲卵污染的食物,或沾有受污染泥土的手而感染。

 

蟯蟲

長約 1 厘米,呈白色,形狀似短線,寄生於人體的大腸內,在晚間蠕行至肛門處產卵,可引致局部痕癢。患者搔癢時,手指可能受污染。感染途徑包括:處理食物前沒有徹底洗手,食物受污染後,進食該食物的人可能受傳染,兒童受感染的風險較高。

 

鈎蟲

長約 1 厘米,呈圓曲形,寄生在人體的腸道內,依附在腸壁上令其出血,並引致患者貧血。蟲卵經糞便排出體外,在泥土內孵化成幼蟲。若接觸受污染的泥土,例如赤足在田裏工作,這些幼蟲可能會穿透皮膚,引致感染。

 

縧蟲

體形扁平,可長至 6 米以上,身體有節,呈白色或淺黃色。縧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,蟲卵經糞便排出體外。如蟲卵被豬或牛吃下,會在其體內生長為縧蟲囊,附在豬、牛體內。此外,有些縧蟲的幼蟲可以存在於淡水魚和海水魚。人若進食了未經煮熟的受污染豬肉、牛肉或魚,便可能受感染。

 

肝吸蟲

體形扁平,約 1 至 2 厘米長,寄生在人的肝臟內的膽管,蟲卵經糞便排出體外。肝吸蟲若被淡水螺吃掉,再排進水裏後,遇上有些淡水魚時便會穿入魚肉。人若進食了未經煮熟的受污染魚肉,便可能受感染。

 

Text: Mikiki  Photo:網上圖片